• <big id="zdvst"><strike id="zdvst"></strike></big>
  • <p id="zdvst"></p>
    <table id="zdvst"><strike id="zdvst"></strike></table>
      <td id="zdvst"><option id="zdvst"><mark id="zdvst"></mark></option></td>
    1. <track id="zdvst"><ruby id="zdvst"></ruby></track>
        1. 中國新聞網江蘇正文
          新聞熱線:18013384110 電子郵箱:jsxww110@126.com

          臺灣父子的南京“梨花源記”

          2021-10-12 15:45:53
          來源:中新網江蘇

           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12日電 題:臺灣父子的南京“梨花源記”

            中新網記者 楊顏慈

            10月的南京高淳,田間地頭散發綠意。下高速后開車途經幾條柏油馬路,就到達“臺灣甜梨”的產地——南京興地農科技有限公司,這是一片被農家樂包圍的“世外田園”。記者到訪時,謝金龍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地品嘗著收獲的梨子,喝著自家炒的梨茶,聊著閑話家常。
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張傳明 攝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 張傳明 攝

            臺商謝金龍是臺灣第一代通訊設備領域的設計人才。1989年,隨著臺商赴大陸興業設廠的熱潮,他也踏上了大陸的熱土,一待就是32年。

            在上世紀90年代,謝金龍曾在大陸經營著8家合資工廠,卻在一次機緣巧合下,大膽玩起了“跨界”——赴南京高淳轉型做農業。

            “我祖父和曾祖父輩都是在臺灣務農,種植梨樹的技術在當地非常出名。我父親本身對土地就有著很深的情結!敝x金龍的兒子謝俊興告訴記者,2000年,父親來南京考察了幾次,覺得大陸的農業發展前景巨大,與當地“一拍即合”,一張機票來到高淳,一心一意當起了慢城“農民”。
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 張傳明 攝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 張傳明 攝

            隨著工廠的搬遷,謝俊興也來到了南京,與父親共同經營農莊。從栽下第一粒種子到如今20年時光,理想中的農場初見雛形。

            走在這座臺式農莊,橘子、桃子、梅花、栗子樹沿途整齊“站隊”。絲瓜、南瓜、葫蘆、葡萄、獼猴桃棚架,形成了幾條不同風格的綠廊,穿插在一片“低矮”的梨園之間。

            走近一看,這片梨園卻有些與眾不同。
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 張傳明 攝
          梨園風光。 張傳明 攝

            梨樹的枝葉伸手可及,枝椏被均勻地撐開。謝俊興告訴記者,這是從臺灣引進的棚架式種植方法!霸诿靠美孀訕涑砷L的過程中,我們會把枝椏撐開,讓樹保持在1.8米左右。這有幾個好處:一是葉片可以平均地吸收陽光;二是方便我們工作和采摘、管理!

            做工廠多年的“品控”標準也被嚴格地引入梨園。謝俊興說,“為了讓梨樹的品質更好、梨子更大更甜,每當梨樹開花時,每100朵我們只會留下一兩朵;ㄔ诮Y成果實的過程中,我們會再次疏果,把小的果子摘掉,把留下的果子全部套袋。在果子長大的過程中,袋子可以保護梨子,讓它長得又大又漂亮,又好吃,又免受災害!

            精細化的要求不僅體現在種植上,更體現在終端銷售。從工業轉型農業20個年頭,謝金龍仍然保持著一個工業企業家的嚴謹:農場產出的梨子,只有最大最甜的會進入市場銷售,其他的會被做成梨膏等加工品。這既最大化了經營效益,也保證了產品質量。

            20年的歲月流轉,果園內,已與謝金龍剛來南京時大不同:小樹苗漸漸長成大樹,果苗結出累累碩果。果園所在的南京高淳,隨著鄉村振興發展、交通設施完善、光纖通訊入戶,當地旅游業、養殖業的發展讓“老謝的農莊”不再是閉塞的“世外桃花林”,而是城市人假期心馳神往的“田園居”。

            謝俊興對于大陸這20年來城鄉面貌的轉變特別有感觸!耙郧暗拇箨,是農村的人想去城市,現在反過來,城市的居民很多想來農村,來度假來養老。大陸的面貌跟20年前完全不一樣,城鄉差距日益縮小,這是我們很驚訝的地方。這也是我們在臺灣、或者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情形!

            大陸的鄉村振興,堅定了父子倆在南京高淳深耕農業的信心,而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營銷、快遞網絡,更是讓甜梨“走出大山”,直面終端消費者。

            “以前,我們的梨子都是禮盒包裝,銷售給中間商。對于定價不是太有話語權。但如今,我們可以利用電商網絡、社交媒體、直播,各種不同的銷售網絡,可以把禮盒變成消費者直接可及的產品。把消費者與生產端打通之后,效益就會源源不斷地‘倒滑’進來。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:現在我們只要充分開發消費者的市場,專心鉆研好的產品,就不愁銷路!敝x俊興說。

            謝俊興引用互聯網銷售中常說的一句話:只要在網絡銷售,每一場仗都是全國總決賽。

            在父子倆深耕農莊時,政策利好不斷傳來!稗r林22條”措施的出臺可以說是“及時雨”和“定心丸”。

            謝俊興稱,在“農林22條”出臺后,南京市臺辦為當地臺商詳細解讀了涉及的農地林地使用、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、投資經營、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政策,為企業應享盡享惠臺舉措提供“一對一”的輔導,也為父子倆在南京繼續“大展拳腳”減少了后顧之憂。

            “農業經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周期,前期投入巨大。一棵梨樹栽下去,往往要5年后才會收獲,其他的作物也許更久。政策的持續性,對我們來說十分關鍵!敝x俊興說,“農林22條”和南京“惠臺四宜75條”的系列舉措,讓臺商對持續投入、深耕大陸很有信心。當地臺辦的悉心服務,也為企業扎根發展打了“強心針”。

            對于未來,父子倆還有很多設想正在進入實踐:嘗試農業工業化,將科技化與智能化手段帶入果園,引入以色列滴灌技術,精確控制每一棵樹的溫度、濕度、肥料,精準產出無公害農產品;試水生態養殖,通過監控和全自動循環水養殖,利用生物分解魚塘廢物,并轉化為有機肥進入耕地,使得整個田園實現完整的生態循環,不向外界排廢。

            父子倆的情懷也感染了在南京出生、長大的“臺三代”謝人揆。在這個暑假,南京祿口機場發生疫情,正值梨子收獲的季節。謝人揆提出,想把果園里的梨子捐給一線的抗疫人員!拔胰プ龊怂釞z測的時候,看到醫務人員和志愿者非常辛苦,我很敬佩他們。當時正是南京最熱的時候,我想到冰糖梨特別消暑,就想為戰疫一線辛苦的叔叔阿姨送上一批梨子,獻上一點甜意!(完)

          編輯:顧名篩
          0
      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      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      18禁网址

        2. <big id="zdvst"><strike id="zdvst"></strike></big>
        3. <p id="zdvst"></p>
          <table id="zdvst"><strike id="zdvst"></strike></table>
            <td id="zdvst"><option id="zdvst"><mark id="zdvst"></mark></option></td>
          1. <track id="zdvst"><ruby id="zdvst"></ruby></track>